實驗教育學生如何銜接高教?自主學習與動機是關鍵

▲楊煥世攝

▲楊煥世攝

當選擇實驗教育、自學的高中生愈來愈多,對制式教育的求變需求也持續加深。近年來,實驗大學,特殊選才管道,大學裡的教育實驗方案......隨著實驗教育持續發展,學生們的升學進路與學習可能也愈來受關注。

高中自學人數快速成長。據教育部統計,108學年個人自學、團體自學、機構自學的高中生人數超過1,500人,成長速度遠高於國中、小階段。當有愈來愈多的高中自學生,實驗教育的升學與銜接議題也備受關注,而這些有著不同學習背景、需求的學生們,也為教育現場帶進許多刺激。

《親子天下》於7月31日舉辦實驗教育論壇,討論實驗教育永續發展的關鍵議題,其中一個場次「如何打通升學進路」,便邀請清華大學教務長焦傳金、臺灣另類暨實驗教育學會理事長薛曉華、以及密涅瓦計畫(Minerva project)亞洲區總裁羅凱(Kenn Ross) 討論實驗教育的銜接管道與實驗高教想像。

特殊選才:多元背景學生挑戰大學教育

入學不看學測成績,讓學生得以透過某些特定領域表現而進入大學的「特殊選才」管道,成為許多體制外高中生嚮往的升學進路。

焦傳金在論壇中介紹清大特殊選才方案「拾穗計畫」。109學年度清大特殊選才名額共有60名,其中27名直接分發到各個學系,而另外33名則進到「清華學院學士班」,該學士班大一不分系,讓學生摸索興趣後,大二再做分流,無需成績限制、便能選擇校內二十多個學系。

透過特殊選才管道進入清大的學生,在修課上有多元的組合可能。他說明,其中一種,自107學年開辦的「實驗教育方案」,便讓學生能跨領域、跨場域的學習,學生在畢業所需的128個學分中,有近1/4的學分能「非典型」學習,即學校裡沒有這個科系或課程,學生可以自己創造,更能夠到校外找學習資源,經過主責老師與學習輔導小組評估,便能開展專屬的學習規畫。

焦傳金說明,「實驗教育方案」僅開放特殊選才學生與各學院大學部1%的學生,因為學生需要非常清楚自己的學習方向。開辦三屆下來,已有26位學生申請此方案,如以魔術方塊專長入學的學生,其學習計畫結合行銷、創新教育、創業,自己已經在開工作室,將魔術方塊與高齡照護、小孩智能發展結合。「我們不斷讓學生挑戰現行的大學教育,」焦傳金說。

實驗高教可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

特殊選才的名額持續增加,自104學年開辦的特殊選才管道,從第一屆的12所大學開辦、提供53個名額,成長到109學年的47所大學開辦,提供1214個名額,然而此管道佔大學招生入學的比例仍少,據教育部資料,109學年特殊選才核定的名額僅佔全國學士班招生比例的1.14%

清大特殊選才管道的入學比例也相當少,如大學部每年新生約2,000名,特殊選才管道入學比例僅佔3%,而大一不分系的清華學院學士班錄取率也很低,今年有七百多人報名,但錄取率低於5%。不過從焦傳金呈現的簡報數據中也能看到,實驗教育生報考此學士班的人數持續成長,錄取率也高於一般生。

焦傳金提及,若未來台灣實驗教育發展到一定能量,教育部有可能會放寬如特殊選才管道的入學佔比。而如講者薛曉華提及的「實驗教育大學」則可能是另一種實驗教育畢業生銜接高教的可能。

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副教授兼所長薛曉華帶著團隊執行「高教新視界」研究,研究始於看見高教不斷攀升的休退學率、以及實驗教育學生嚮往讀大學,但是特殊選才名額少,難因應學生的需求。團隊提倡透過公私合營的方式創立實驗高教,也希望能打開社區大學、原住民部落大學等的可能性。

薛曉華的研究團隊參照國際上的另類大學,如生態村大學、民主教育大學、華德福精神的人智學跨領域學院等,發現這些大學在學習的共通精神便是非常重視自主學習、跨領域、行動與社會實踐,以及以學習者為中心來設計教學。

其研究團隊也曾針對頂大學生做調查,發現有近6成的學生覺得學校重視知識,輕實務,也發現學生對自主學習的需求很高。而針對在大學就讀實驗教育方案的學生做訪談,團隊發現學生們覺得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其意義,讓他們更能定義自己是什麼樣的人,並且能夠表達與思考。

論壇中,被許多人視為創新大學的密涅瓦大學(Minerva School)亞洲區總裁羅凱在分享時也提及,教學上,密涅瓦會讓學生做思維習慣的練習,培養學生能在不同領域轉換與應用能力,也著重主動式學習,而非被動、上對下的聽講,並且用數據的方式追蹤學生學習結果。

自主學習與動機是選才關鍵

談及實驗教育的高教選才與想培養的學生能力,講者們提到,學校希望能看見、也已經在實驗教育畢業生上看到的是學習的動機與熱情。

薛曉華觀察,幾位受過華德福教育的學生們展現高度學習動機,像是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學科能力可能落後其他學生,因此暑假會去聽研討會、做學術上的精進,他們也習慣於安排自己的生活、主動申請研究計畫,並且斜槓的參與許多外界的活動或創業,她說:「他們不一定在乎要不要畢業,反而是要讓自己看到更遠的世界……這跟一般想法不太一樣,這或許是我們要去思考實驗高教的(面向),為這些學生打開另一種可能性。」

清華大學已經舉辦6屆的特殊選才,焦傳金也提出反思,像是當初希望申請的學生能列出不同的特殊才能,如必須寫出自己的第一項、第二項特殊專長什麼,然而他表示,透過如全人教育、華德福教育培養出來的孩子,希望孩子能發展成健全的個體,並不見得是在某個才能上有特殊表現:「內部這幾年不斷檢討,特殊選才還是掛了『特殊』的字樣,但審查過程中,我們不會刻意著重他單一才能表現,而看他整個的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才是學生在這個學校能否真的學到東西的主要關鍵。」

而不只是實驗教育畢業生,薛曉華也表示,新課綱對應到111學年之後考招的管道裡,學習歷程檔案的設計也是希望能看見學生學習的熱情,以及未來學生在大學裡學習的可能性。

什麼樣的教育、成長歷程,能讓學生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高教端如何提供學生更多元的學習路徑與資源,是否可能有更多樣的升學路徑?當實驗教育持續發展、培育人才的樣貌愈來愈多元,也促成更多體制內外教育的交流與反思。

延伸閱讀

許家齊 許家齊

許家齊

親子天下

媒體中心企劃。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