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0-6歲兒童早期療育通報人數逐年增加、12年成長2倍;受到2020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史上通報人數成長最快,2023創下新高。

疫情寶寶陸續上學,越來越多老師、醫師發現,在2020到2022年間三級警戒中長大的幼兒普遍在語言、認知、肢體、情緒等發展較慢,可說是一個新成形的「小烏龜世代」。

原因有哪些?早療聯合評估為何大塞車?對先天、後天因素造成發展遲緩的幼兒,又能提供哪些協助?

早療聯評為什麼這麼重要? ▶︎  小烏龜世代成型的主要原因 ▶︎  



點擊下方圖卡,看看強化這些發展能力的小技巧!



《親子天下》綜整家長常見的4大早療 NG 心態與專家建議,點擊框框看更多內容

醫師、治療師、特教老師、家長從專業角度來看早療這件事

「有沒有早療成功案例?我自己就是啊!」

幼年曾罹患輕微小兒麻痺症

投入早療30年,榮獲最高榮譽棕櫚獎、花蓮縣醫療奉獻獎、身心障礙楷模金鷹獎

對於遲緩兒來說,復健與治療是一條漫漫長路,梁醫師願意當孩子們的靠山,「就像媽媽一直是我的治療師,我人生沿路都有這個靠山」,這位60歲醫師只要提起媽媽就紅了眼眶:「媽媽總是鼓勵我『和別人沒什麼不一樣』。

「梁爸」偏鄉服務的故事 ▶︎  

「爸媽要先能鼓起勇氣,孩子才走得下去」

10年藥師資歷,陪孩子走過7年早療路

家中10歲、6歲的孩子都曾被診斷出發展遲緩、需接受早療。身為陪兩個孩子走過7年早療歷程的媽媽,知道孩子發展遲緩時,都沒有哭,少有的落淚是看見孩子在學習上的挫折,覺得心疼...

「藥師媽媽」早療家長經驗談 ▶︎  

「我們大人很容易發現孩子的不足、希望改進,卻常常忽視孩子的亮點。 」

育有罕見疾病雷特氏症女兒

從事職能治療工作超過20年

長期在兒童早療第一線服務的經驗,張旭鎧分享,自己見過因孩子兩歲不會講英文而焦慮、不願面對孩子發展遲緩實情、自己急性子而總是覺得孩子「慢慢笨笨的」⋯⋯等各形各色的家長與家庭。作為兒童職能治療師,同時也是陪伴孩子走過早療歷程的家長,會給予家長們哪些提醒?

「阿鎧老師」給家長的提醒 ▶︎  

「就醫不是給孩子貼標籤,而是幫助孩子把身上的標籤趕快撕下。」

從醫超過35年,是台灣南部早期介入療育觀念推手之一

現任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長庚醫院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負責人

談近年台灣兒童早療通報人數增加的狀況,周文君指出,先天的生理問題、疫情或教養方式導致的環境刺激不足,以及台灣社會對發展遲緩的意識提升,都可能是通報增加的原因;她也特別提醒,不該以環境刺激不足合理化兒童發展落後的問題...

「早療女俠」談親師端的引導 ▶︎  

「父母沒有能力或不願意陪,才是令人擔憂的事。」

國北教大講師、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立大學特殊教育碩士與課程設計學士

過去兩三年來,小學一、二年級的導師和特教老師都發現,學生當中不到「發展遲緩」程度、但是「比較慢」的孩子比例增加。這群孩子最明顯的就是專注力和學習落後很多。老師會試著去改變教學策略,過了6歲效果不像0到6歲這麼好,但還是有效,有做總比沒做好

「資深特教師」第一線觀察 ▶︎  


小烏龜世代趨勢

近年早療通報人數為何激增?一分鐘快速了解「小烏龜世代」早療趨勢!

早療兒媽媽心聲

早療過程不只孩子累,家長更累,同為早療兒媽媽,她想鼓勵所有陪伴早療的家長……

給大人的建議

身為大人,除了帶孩子接受治療,在家中、學校還可以做什麼來幫助孩子成長?



從podcast到玩具、書籍,早療資源都在這裡!

暖心繪本
短耳兔暖心繪本1~4套組
SEL 情緒素養典藏版,贈心理師設計遊戲指南
#親子共讀
育兒寶典
跟著王宏哲,早期教育so easy
影音書含DVD
#感覺統合
玩具分享
我的第一套軟積木盒
【台灣製造,食品級材質軟積木】28pcs 盒裝含互動遊戲卡
#肢體發展
文具分享
想到什麼畫什麼— 小行星創意塗鴉套組
附小行星色彩派對蠟筆12色
#肢體發展
玩具分享
ECO彩虹熊分類排序訓練
【西班牙Miniland】培養分類及邏輯能力,7-12歲益智玩具首選
#邏輯思維
  • 發布時間:2024/4/3
    專輯監製:陳雅慧|採訪:王韻齡、陳奕安|攝錄影:曾千倚|插畫:小雨滴(5Y)、瑞秋| 網站企劃設計:劉映均

    讀者服務專線:886-2-2662-0332 傳真電話:886-2-2517-7323  服務時間:週一~週五:9:00~17:30
    Copyright © 親子天下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禁止擅自轉貼節錄
    icon_BackTo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