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育畢業生:感謝父母不時把我向外推,壯大我的膽識

作者:游昊耘、林靖軒

▲ 森林小學畢業生廖韋絜分享當時自發製作規劃的「森小週刊」,內容包含森小一週大事與生活趣味小事,全校師生皆可自由閱覽。游昊耘攝

▲ 森林小學畢業生廖韋絜分享當時自發製作規劃的「森小週刊」,內容包含森小一週大事與生活趣味小事,全校師生皆可自由閱覽。游昊耘攝

《親子天下》舉行2020實驗教育論壇,規劃「真人圖書館」時間,邀請4位實驗教育體系畢業生:知名極限登山家呂忠翰、從森林小學畢業後又返回母校當老師的廖韋絜、高中自學以特殊選才錄取清大的林芳如與幼兒園至高中皆就讀華德福體系,如今在運動媒體開設專欄的交大生石恩亞為家長解惑,即便現場爸媽特別好奇「實驗教育能否讓孩子更快定位自己的興趣專長」,畢業生卻都不約而同強調,教育環境固然重要,但父母也不用太焦慮,傾聽陪伴就是孩子最強大的支持力量。

作者:游昊耘、林靖軒

《親子天下》最新實驗教育調查顯示,實驗學校總數自「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以來增加2.4倍,從2015年的71家,至2020年已有243家實驗學校,成為教育新選擇。為了讓家長更了解實驗教育對孩子的影響,《親子天下》綜整2020實驗教育論壇上最多家長提出的疑問及畢業生即時回答:

Q. 實驗教育體系,如何支持你們找到興趣專長?

國中就讀全人實驗中學時,完成人生首次百岳挑戰的呂忠翰認為最重要的是帶孩子往外探險。「往外探險,也是在探索自己的興趣」他笑說探險不是一般人想像中的爬高山、深入叢林,從社區開始了解自己的生活環境,都是一場很好的探險。

呂忠翰也提醒家長,不要輕易拿學校科目定義興趣,重點是多觀察、陪伴孩子向外嘗試。如今在種籽小學擔任老師數年,他舉例曾有學生喜歡看課外小說、寫詩,小學畢業製作時,他便鼓勵孩子完成一本小說、或是6年累積下來的新詩。他有感而發地說,小孩出生後原本對什麼都有興趣、也都想試試看,但長大過程卻逐漸被制約、禁止,動手之前必問:「我可以做嗎?可以碰嗎?」。他希望家長跟孩子可以一起探索,了解興趣不一定就是未來的工作,要給孩子空間,才能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小時就讀森林小學,長大更返回森小教書的老師廖韋絜也認為,應給孩子「留白時間」。她回憶小學時曾自發和同學一起手繪印製「森小週刊」,將閱讀吸收到的新知蒐集整理,分享給全校同學。如今回到森林小學擔任教師,她也引導有同樣興趣的孩子讀報之後,將資訊消化,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分享出來。

廖韋絜返回森小當班導師後,也鼓勵孩子反思消化報紙上的所見所聞,用自己的文字表達出來。游昊耘攝

Q. 除了實驗教育體系支持,家長有辦法自己引導小孩探索興趣嗎?

現場2位經歷過實驗教育體系的學生石恩亞、林芳如都特別強調家長的陪伴支持,是他們找到興趣,開始自主學習的關鍵。

石恩亞以體育傳播專業,經特殊選才錄取通過率極低的交大「百川學士學位學程計畫」,他形容小時候爸媽常把他「向外推」,無關有興趣與否,鼓勵他嘗試各式各樣的活動。在探索過程裡,他發現自己對籃球的熱愛,現在也開設專欄,表達運動賽事觀點,同時也經營自媒體頻道,用影片說籃球的故事。給予孩子多方嘗試的機會、找到興趣後慢慢聚焦,就能讓孩子在興趣中漸漸看見自己的價值。

高中自學、大學錄取清大實驗教育方案的林芳如坦言自己雖然是全家第一個上大學的孩子,但爸媽給的陪伴力量,卻遠比傳授學科知識來得重要。過往曾因病休學,林芳如的爸媽卻從不催促她走回「正常」學習路,而是在孩子焦慮自責時,隨時等候傾聽。「就算爸爸只是騎車載我出去走走、上下學,都是一種很強大的支持力量。」林芳如說。

Q. 常聽聞實驗教育體系出來的孩子特別知道自己要什麼,是否遇過學生畢業後還找不到興趣?

呂忠翰認為,實驗教育體系的孩子較習慣「問自己問題」,但他也坦言實驗教育只是多提供一個機會探索自己,「不代表進了就找得到興趣,生活文化、家庭教育都會影響他的探索歷程。」

擔任小學老師多年,廖韋絜認為小學的探索並非一試定終生,不用急著在小學定下所愛所長。「小時候的興趣也不一定就是志業,」她舉例,一位森小五年級女孩對鋼彈模型非常熱衷,組裝困難的模型完全難不倒她,但長大後接觸到更多事物和人們,雖然不再像小學那樣對鋼彈狂熱,卻也找到更喜愛的發展領域。

Q. 

從實驗教育體系出來的孩子,一定要上大學嗎?有辦法上好大學嗎?

無關實驗教育學生與否,不一定每個人都要讀大學,」石恩亞分享自己同學畢業之後進入職場,工作同時發覺自身興趣所在,才再次回大學唸書。「若是找到自己的方向再讀大學,知道想學的事物,才會有強烈的學習動機。」他也認為,出外旅行認識世界、認識自己,也是學習進修的方式之一,別讓學習只侷限在學校和教室裡。

林芳如也犀利回應清交、台科大、雲科大等高中職升學前幾志願皆有提供特殊選才名額,不過在考量實驗教育體系如何銜接大學前,要先想清楚「我為什麼要上大學?」。

林芳如以自己為例,「自學」也並非單打獨鬥,依然得主動找同儕討論、多方嘗試,一步步探索才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與有興趣的領域。相反地,不走實驗教育路,也可以在體制內探索自己,進入理想大學。「新課綱上路後強調學習歷程檔案,考試不再是重點,不管是領導、表達等能力,只要能在學習歷程中如實展現,都有機會。」林芳如說。

實驗教育體系畢業生|小檔案

  • 呂忠翰
    小五轉學至新店烏來信賢種籽親子實驗小學後,開啟人生的實驗教育之路。國中就讀苗栗卓蘭全人實驗中學,也在國中時期爬完人生第一座百岳,如今是台灣數一數二的極限登山家,曾完成數次無氧攀登8,000公尺高山紀錄,也是種籽小學老師,主授探索體驗、冒險教育。
  • 林芳如
    2017年清華大學特殊選才榜首,現為保障教育選擇權聯盟青年部主任。因罹病迫使一路熱愛讀書卻無法上學的她成為自學生,卻也為「實驗教育」闖出一片天空。自學後,林芳如成為公民記者,遍訪各式各樣的自學生,透過寫作讓社會能重視多元的教育型態,並關注學生社會支持系統。

▲ 林芳如(左)與呂忠翰(右)出席親子天下主辦2020實驗教育論壇。黃建賓攝

  • 廖韋潔
    森林小學畢業,後回到森林小學成為森小老師一員。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尊重孩子的自主權,陪伴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找到自己的興趣和定位。
  • 石恩亞
    自2歲起進入宜蘭慈心華德福教育高級中學附設幼兒園就讀,至高中畢業皆為實驗教育學生。因興趣而起,經營社群粉絲專頁撰寫體育專欄、球評,近年開設「10N觀點」影音頻道,解析籃球比賽、分享觀點。憑藉此一特色,兩年前從各路好手中脫穎而出,進入國立交通大學特殊選才計畫百川學士學位學程就讀。

▲ 石恩亞(左)與廖韋潔(右)出席親子天下主辦2020實驗教育論壇。黃建賓攝

延伸閱讀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起源於雜誌媒體和書籍出版,進而擴大成為華文圈影響力最大的教育教養品牌,也是最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平台。 我們希望,提供給學校和家庭,專業可信賴的教育教養解決方案。從線上(online)到實體(offline),分齡分眾供應華人地區親子家庭最合身體貼的優質內容、活動、產品與服務。

翻轉教育電子報

訂閱翻轉教育電子報(每週三發送)

每週精選國內外教育報導,提供給關心教育的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