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教學力: 全球趨勢X觀念心法X課堂實作X好用工具 | 誠品線上

線上教學力: 全球趨勢X觀念心法X課堂實作X好用工具

作者 親子天下/ 葉丙成 共同選編
出版社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線上教學力: 全球趨勢X觀念心法X課堂實作X好用工具:國內長期關注教育領域趨勢的親子天下,與台大教授葉丙成共同選編,王永福、朱哲民、江宛凌、呂冠緯、林怡辰、林嘉怡、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國內長期關注教育領域趨勢的親子天下,與台大教授葉丙成共同選編, 王永福、朱哲民、江宛凌、呂冠緯、林怡辰、林嘉怡、施信源、唐富美、陳萩慈、張輝誠、莊越翔、鄭博仁、廖靜姬、劉孟硯、黎曉鵑、蕭宇青、賴錦慧、謝彩凡、鍾莙億、蘇明進(依姓氏筆劃排列) 20位超前部署作者群共同執筆,不藏私線上教學實錄與心得經驗分享, 全球趨勢 X 觀念心法 X 課堂實作 X 好用工具, 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次的遠距教室現場忠實紀錄, 也是全台第一本為中、小學老師而寫的線上教學指引書:用科技賦能教學,創建有溫度、有秩序、有互動的線上教室。 該用酷課雲還是Google Class?躲在螢幕背後的學生到底有沒有在上課?什麼狀況適合直播課?教學影片怎麼錄?線上教室一片靜默怎麼辦?如何制止學生亂畫電子白板?線上考試怎麼考?一直都在戶外運動的體育課還能上嗎? 第一本為台灣老師編寫的線上教學實用指引書,透過20位老師的線上教學經驗分享, 回應教育現場焦慮,終結線上課室混亂,超前部署包含混成教育新未來。 疫情催生的數位教學,我看見偏鄉的「教育創業家」曙光。∼呂冠緯(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兼執行長) 從實體到線上,「教學的技術」核心就是最小化資訊技術,最大化教學力。 ∼王永福(《教學的技術》作者、頂尖職業講師) 老師要學會提升自己,同時要培養學生走向全新的未來學習方式,這才是教師的當務之急。∼張輝誠(學思達教育基金會創辦人) 資訊苦手也能上一堂輕鬆有效能的線上課。∼林怡辰(彰化縣原斗國小教師) 每天第一堂課,我讓孩子輪流分享心情故事,讓彼此心的距離更靠近。∼老ㄙㄨ老師(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 第一線的教學困難,由第一線的教師社群互助。∼施信源(師鐸獎得主、新北市龍埔國小老師) 學思達教學講師群:黎曉鵑、賴錦慧、鍾莙億、江宛凌、蕭宇青、謝彩凡、鄭博仁。 無界 塾實驗教育機構教師群:朱哲民、林嘉怡、劉孟硯、莊越翔。 分齡分科線上課堂案例分享, 從幼兒到高中全年段,國語、數學、自然,社會、體育和美術都能實踐線上教學效能------- • 很難專心的小小孩,四季幼兒園令家長感動的線上課。 • 只能宅在家,松山高中的線上體育課很知性。 • 不分城鄉,無界塾小學生、花蓮新城國中用Google JamBoard便利貼教出疫情下的思辨力、同理心。 • 同步、非同步課程的完美配搭,低年級生的國字筆順、數學解題思考歷程線上一樣看得見。 • 戶外觀察 和教室實驗不能做,私校的自然科改教孩子未來必備的資訊篩選力。 • 用Google表單就能進行的線上評量,真實實踐差異化教學。 科技工具和資源實戰大補帖------- • 40個好用科技工具: 幫你建立線上班級、管理學生的學習、操作多元評量、輕鬆錄製教學影片。 • 如何把Google Class用好用滿: Google國際認證學校台南市大灣高中不藏私分享。 • 17個線上教室專注力遊戲: 看學思達講師善用小工具,把「遠在天邊」的學生拉回課堂,還一路歡笑有效的學習到下課。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親子天下、葉丙成—— 共同選編共同選編人 親子天下2008年雜誌創刊,為家有0~15歲小孩的家長、中小學相關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教育與教養的重要趨勢和實戰建議。創刊以來曾接連獲金鼎獎、亞洲出版大獎(APA)、亞洲卓越新聞獎(SOPA)等國內外大獎肯定。記者團隊致力於放眼國外趨勢,聚焦本土學校現場,持續掌握教育與學習的關鍵議題。2015年2月企劃營運成立「翻轉教育」網站,以「連結改變教育的力量」為初衷,透過書籍出版、雜誌議題報導,數位平台交流,以及舉辦國際教育論壇等各種管道,持續推展教育創新的理念與行動。結合親子天下專業的後援基礎,希望能提供所有關心教育的夥伴,一個最具廣度與深度的資訊平台、教學創新與創意的交流門戶,以及推動優質教育的情感支援社群。共同選編人 葉丙成 教授號丙紳,任教於台大電機系,現借調擔任 PaGamO BoniO Inc. 執行長職務。並於2015年與呂世浩以及多位教育工作者共同創辦八年一貫的體制外實驗教育機構BTS無界塾。2021年5月台灣新冠疫情期間,迅速號召台灣、香港兩地的老師,成立臉書粉絲專頁「台灣線上同步教學」,並舉辦多場線上教學教師共備研習,透過第一線老師們的社群互助,協助台灣老師迅速回應線上教學的需要、解決老師們實際的教學困難。自幼觀父葉勝年教授對生徒之關懷,輔以天生雞婆性格,漸步上熱血教師一途。 其為師也,富熱情,難忍教學一成不變。時於臉書輔導學生求學、人生之惑,後撰文部落格以惠同惑者,傳閱者眾。庚寅年某日見某生於課堂瞌睡,當夜不能寐。翻滾至五更,幡然悟得「For the student! By the student! Of the student!」之心法。自此教學通脫不拘,大開大闔,開發各式獨特教學法。教學深具特色,多有口碑。摘其多項教育創舉如下 :• 第一位帶領學生團隊擊敗 43 國 426 名校團隊贏得 Wharton-QS “Reimagine Education” 首屆世界教學創新大獎的老師• 第一位以教學創新獲頒台灣最高創新獎項「總統創新獎」的老師• 第一位在國際舞台,締造華語 MOOC 理工課程修課學生人數紀錄的工程教授,全球共計超過六萬名學生修課,是兩岸三地教過最多學生的理工教授• 第一位親身落實創業教育、帶領學生團隊創業,締造台灣校園新創軟體業投資紀錄的教授• 第一位將翻轉教學推廣至台灣、大陸、香港、新加坡的工程教授,參與其研習之教師聽眾超過三萬名,並創下單場 2,236 人最多教師參與研習之紀錄• 第一位研發個人新式翻轉教學法並撰寫而成《為未來而教》,獲得 2015 年台灣十大年度影響力書籍 大獎• 當代第一位將工程數學與創作結合,師生共同創作出版的老師共同執筆作者群(按姓氏筆劃排序)王永福、朱哲民、江宛凌、呂冠緯、林怡辰、林嘉怡、施信源、唐富美、陳萩慈、張輝誠、莊越翔、鄭博仁、廖靜姬、劉孟硯、黎曉鵑、蕭宇青、賴錦慧、謝彩凡、鍾莙億、蘇明進。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 目錄 誌謝 20位超前部署老師 編選人語 反思、展望2021台灣線上教學經驗--葉丙成 CH 1 新冠疫情引爆--全球遠距教學大趨勢 全球趨勢 教育界破壞式創新啟動! 向國際取經 1 英國遠距教育,如何 10 個月從「災難」到成熟 向國際取經2 再多科技軟體比不上老師關鍵 向國際取經3 遠距結合實體,將成為教育新常態 向國際取經4 遠距教學也要照顧學生情緒和社交 台灣改變進行式1 疫情讓台灣數位教學從「名詞」變「動詞」 台灣改變進行式2 未來老師要學會與線上教學影片共處 台灣改變進行式 3 用科技學習,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自學力 CH2 教與學思維震盪—變與不變的教學觀念 上路準備1 第一篇未到 上路準備2 用最簡單的工具,完成最有效的教學 上路準備3 第一線的教學困難,由第一線的教師社群互助 教學現場1 少了真實互動,導師一樣能經營有溫度的班級 教學現場2 學生不開鏡頭,如何確保每個人都在學 教學現場3 從實體到線上,人人都能找到適合的組合技 教學現場4 不靠防弊,也能讓學生不在線上考試作弊 CH3課堂風景變貌—分齡分科教學實戰 實戰守則 線上教學不是複製教室裡的教學 線上幼兒園 宅配驚喜素材箱,陪小孩在家探索 線上國語課 故事影片讓線上學寫生字更輕鬆 線上數學課 遠距看見孩子解題的思考歷程 線上自然課 不能戶外觀察,正好來培養資料搜尋力 線上體育課 不只動身體,也可以很知性 線上公民課 一起思辨疫情熱區的公平正義 線上美術課 上一堂有對話的台灣美術史 線上團體活動課 便利貼遊戲教出疫情下的同理心 CH4 科技工具導入— 好用資源推薦 雲端教室應用 用Google Classroom實現教師共備、跨校共學 師生互動技巧 17個活化線上課堂招式,一路歡笑到下課 線上工具包1 給老師的教學神器,新手變神人 線上工具包2 啟動動機,給學生的自主學習資源 線上工具包3 好用的評量軟體和電子聯絡簿 線上工具包4 線上教學遇難題,這裡找解答

商品規格

書名 / 線上教學力: 全球趨勢X觀念心法X課堂實作X好用工具
作者 / 親子天下 葉丙成 共同選編
簡介 / 線上教學力: 全球趨勢X觀念心法X課堂實作X好用工具:國內長期關注教育領域趨勢的親子天下,與台大教授葉丙成共同選編,王永福、朱哲民、江宛凌、呂冠緯、林怡辰、林嘉怡、
出版社 / 大和書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 9786263050785
ISBN10 / 6263050780
EAN / 9786263050785
誠品26碼 / 2682060317007
頁數 / 256
開數 / 25K
注音版 /
裝訂 / P:平裝
語言 / 1:中文 繁體
尺寸 / 21X15X1CM
級別 / N:無

試閱文字

自序 : 【自序】
選編人語

反思、展望
2021台灣線上教學經驗

文/葉丙成

2021年是特別的一年,如果說是台灣數位教育元年,一點也不為過!

受到疫情影響,教育部在5月18日宣布全面居家上課,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台灣第一次長時間在家上課的經驗,但老師們在短短一到兩週內,全面執行線上教學,數位教學能力在短期內大幅提升,我認為這是台灣教育史上的奇蹟。

回顧2020年,政府剛宣布延長寒假、延後開學時,教育部聯絡民間組織,討論如何公私協力,讓學生能持續學習,我也詢問無界塾的老師們願不願意幫忙,結果這些老師真的很熱血!儘管忙於實驗教育評鑑,還是額外錄影、製作了約30部線上同步教學影片,希望幫助台灣的老師們。

當時有許多老師使用了教學影片,並逐漸上手,但2020年3月視訊軟體Zoom因為資安疑慮被禁用,對許多花費時間教會學生使用Zoom的老師,產生滿大的傷害,是第一次推動線上教學的士氣被打擊。第二次被打擊,則是教育部宣布可以實體補課,讓努力推動進步的老師受傷,不想改變的老師冷眼旁觀、幸災樂禍,導致推動線上教學的能量中斷。

到了2021年5月,教育部宣布全面居家上課後,我們創辦「台灣線上同步教學社群」,希望所有老師都可以在社群中找到資源、發問,在短時間內有近12萬位老師加入!同時,教育部與均一教育平台、學習吧、PaGamO等民間單位合作,討論如何提供各平台的軟體使用資訊,最後決定推薦老師們參考能夠即時更新的社群,並推廣民間平台進行分流。

重重問題,一一克服

處理線上教學的過程中,政府的動作很快,但也遇到一些問題。

第一個問題,初期有很多老師被校方要求到校上班,若在家教學要請居家照顧假,但小孩停課在家又要求身為家長的老師去學校,如何能安心教學?因此我們緊盯這件事,請教育部長、國教署長等人溝通、發文,一有新公文就馬上在社群上分享,讓老師們向學校及主管爭取權益。

第二個問題,不少老師認為自己很難做到線上教學,覺得從沒做過、學起來很難。當時我分享了澳底國小的影片,讓老師們看見地處偏遠、資源很少的學校也能夠用電腦教學,快退休的資深老師於是相信「老師要改變,學生才會有機會」,因此努力學習,這感動了許多老師,讓他們相信自己沒理由做不到。

第三個問題,從沒做過線上教學的老師,怎麼跨出第一步?我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與香港翻轉教學協會、無界塾共同舉辦3場千人線上教學共備會,應該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同步線上研習。我們也發現,一些比較進步、教學設計比較厲害的老師,第1、2週開始摸索軟體使用方式,到第3週已經能夠分享教學設計,讓愈來愈多老師相信自己做得到,開始動起來!

第四個問題,有許多偏鄉學生無法上網,導致部分學校難以線上教學。當時我們與慈濟基金會合作,參考澳底國小募集舊手機,讓孩子帶回家當成行動熱點的方式,但手續繁瑣,加上防疫考量,遂決定改與旅遊業租借網路分享器,最後籌到1萬5,000多台分享器,讓孩子都能在家上網。

第五個問題,台灣媒體、家長對線上教學很不友善。媒體報導「線上教學亂象頻傳」、「家長學生崩潰」,出現很多負面評價,但其實老師教得很好,全世界沒幾個國家可以做到台灣的程度,亂象不在老師。相反的,台灣社會應該認同老師的付出,對線上教學有更深刻的認識。這個問題仍待解決,需要老師們繼續努力,讓社會了解線上教學的價值。

反思經驗

這次台灣克服了很多問題,也有很多地方值得反思。

第一個反思,家長抱怨孩子不同科目要用不同平台很麻煩,認為政府應該開發統一的大平台。但是我不這麼認為,全世界沒有政府會架設教學平台並要求所有人使用,因為政府沒有條件,規劃資金與長期執行計畫都相當困難。

第二個反思,家長認為很多平台讓家長很麻煩,應該要統一。這點我並不認同!根據2018年OECD的調查,台灣國中小學生的數位學習能力遠遠落後日韓;因為多數爸媽多把3C當成洪水猛獸,希望孩子盡量不要用,導致很多學生不會用電腦,使用數位資源解決問題與學習技能的能力很差。其實操作數位平台比數學更容易,家長不該手把手幫忙,應該讓孩子提前準備,學習在沒有家長幫助的情況下獨立使用。

第三個反思,為什麼台灣老師沒有預算買好用的軟體,只能用免費軟體?日前Google Meet宣布將收費,導致很多老師擔心無法繼續使用。追根究柢,該質疑的是為何公部門只能買硬體,從來不買軟體?在台灣,好像只有硬體才有價值,這個觀念導致台灣的優質軟體服務產業活不下去,民眾只能被迫用國外軟體。

我也一直呼籲,政府花在數位教育軟體、服務的採購預算,應該不低於教學硬體採購預算的一半,才可能建立屬於台灣的數位教學產業生態系,讓台灣教育不再受制於人。

第四個反思,有些人認為線上教學會導致偏鄉弱勢孩子學習落後,但其實不盡然。偏鄉老師提供的統計顯示,疫情前後相比,學生的國文、數學科表現普遍進步了,我就發現,如果線上教學得法,可以讓孩子更進步。為了避免弱勢孩子的「假期滑坡」,我們與慈濟基金會也辦理「青年線上伴學去」招募伴讀大學生,希望暑假能有人帶著弱勢孩子在線上用數位平台,完成閱讀及學科任務,最後成功招募700多位熱血大學生,照顧2,400位弱勢學童。

展望未來

過去幾個月以來,台灣老師線上教學能力大幅提升,接下來必須展望未來,思考回歸實體教學後,數位教學能力要束之高閣,還是應用在課堂上?這些已經養成的能力不應該放棄,或許可以用影片非同步教學,對學習較優異或落後的孩子,進行差異化教學,創造更好的教學效果。

為了幫助台灣更多的老師、教育工作者更無痛地成功做到數位轉型,我們覺得如果能有一本書能集結許多老師在線上教學、數位教學的各種創新作法及其背後的思考,這將對能幫助大家在線上教學、數位教學的路上更容易起步、上軌道。於是,我們決定來編出這樣的一本書。

非常感謝這本書中我們所選編的各篇章的作者老師們,願意很無私地將他們的壓箱功夫跟所有的老師、教育工作者分享。我相信台灣會有許多老師,因為本書所有作者老師們的無私分享,而更有自信面對線上教學、數位教學,讓許許多多的孩子們受益。這也是我們編著這本書的最大心願。

最後,我們也想藉這個機會,呼籲政府採取作為,以因應後疫情的新教育趨勢。其一,政府應該改變思維,讓台灣老師有預算購買好的內容、軟體,讓台灣的數位教育有活水,才能不斷有好團隊做出好內容。期待未來5年,能看到台灣數位學習產業的生態系成長茁壯,讓老師有豐沛的數位教學資源把學生教好,讓台灣數位教學不必只能仰賴他國軟體,不再被他國宰割。

而另一方面,未來師培、教甄,也應全面重視新老師的數位素養與數位教學能力。現在全台灣老師的能力都已經練起來了,未來新老師、師培生更應該要跟上。長江後浪推前浪,期待台灣未來所有新老師都有不輸前輩的數位教學能力。

2021年5月,我們一起成就了台灣教育史上奇蹟,台灣社會要感謝每位為了學生如此努力的老師。教育是愛與榜樣,這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幾年後,回顧我們這段時間所展現的自發、互動、共好,我們都能很欣慰的說:面對變局,我們不負台灣老師之名,給孩子最好的身教!

試閱文字

內文 : 【內文試閱】
向國外經驗取經3
實體結合遠距,將成為教育新常態

文/黃敦晴

正當台灣親師生為了全面線上教學手忙腳亂時,歐美國家已經過一年多遠距教學的操練。隨著歐美學校陸續開放,或是隨著疫情斷斷續續回校上課時,很多人都在討論怎麼善用科技,讓遠距教學和實體教學結合。

美國加州格倫岱聯合學區(Glendale Unified School District)的高階主管梅西泰里恩(Stepan Mekhitarian),在經歷了疫情前後不同的教學現場後,把經驗寫成《混合式學習的課程發展規劃精華》(暫譯,The Essential Blended Learning PD Planner:Where Classroom Practice Meets Distance Learning)。曾經擔任數學老師和副校長的他指出,把眼光放遠,遠距教學正好可以彌補實體上課的缺點,兩者結合,能為學生帶來更好的學習效果。

遠距教學能彌補實體上課缺點

梅西泰里恩認為遠距教學具有5大優點:

1、教師能因材施教、縮小學習落差

遠距教學透過數位工具的多樣與彈性功能,讓老師能對學生因材施教。在實體教室中,老師得同時面對全班學生,無論是講解、課堂練習的題目、考試,都要一致化。但是在遠距課堂中,可以運用數位學習工具指派不同難度的練習、作業給不同程度的學生。在上課的學生演練時間裡,也可以在線上一對一給落後的學生個別指導,這樣更有機會拉近大家的程度,縮小學習落差。

2、學生更有機會表達

遠距數位學習也能讓老師聽見更多學生的聲音。在實體上課時,如果老師問問題,只要有1、2位學生回答了,老師就必須往下進行課程,但老師並不知道是不是每個學生都會了。在遠距課程中,老師可以讓每個學生錄下語音或寫下他們的回答,傳送給老師。這讓老師有機會了解平時安靜的學生,心裡在想些什麼、是否理解課程、有哪些看法。

3、學習方式更多元

遠距學習能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接觸學習的內容、尋找幫助與答案,這會帶來很多改變。因為要避免學生長時間坐在電腦前聽課的無聊,老師可以運用遠距學習時,讓學生做比較大的研究、寫比較長的報告,鍛鍊學生學習與思考、組織與溝通的能力。

4、數位足跡有助了解孩子學習軌跡

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留下許多數位足跡,有助老師看到孩子學習的軌跡,藉此分析,找到幫助學生的策略。例如,有些孩子容易遲到、遲交功課,或是在課堂練習時解題的速度比較慢。在遠距學習時,這些行為都會留下資料,數位統計比老師實體教學時感受到的印象更精確,老師就可以問這些孩子是不是有哪些問題。在考試時,數位平台上的考試工具也會讓批改更快,或做到個人化的評量。

5、親師關係更緊密

遠距教學時,學校為了確保家長都能了解狀況,會舉辦更多說明會議或是寄發更多電子郵件,而且老師跟家長間的溝通也變多了,這種更緊密的關係,對孩子的學習很有幫助。

未來趨勢:混合式學習

至於實體上課在教學與學習上的好處不太需要贅述,尤其實體上課帶來的社交與情緒學習,對孩子心理健康的正面意義,更是遠距學習無法補足的。

梅西泰里恩不諱言,在疫情以前,很多老師們並不情願學習科技與數位教學。但是經歷了這一年多,就算全面復課,屆時的教育現場也會變得不一樣。老師跟學生都經歷過運用科技學習這件事,數位學習不再是新潮的酷招,而是日常的一部分。

無論是叫Blended、Combined,或是Hybrid Learning,大家都得學會,甚至主動運用結合遠距與實體教學,變成一種新常態。

面對未來可能的「混合式學習」,可以在實體上課時,加緊腳步增進學生的社交與情緒學習,多放一點重心在身心健康,多一點人際互動與團隊合作的計畫;切換到遠距學習時,就讓孩子多練習一點個人性的專題研究與寫作計畫,多嘗試自主學習,多用數位工具了解與幫助學習落後跟安靜的孩子。

當教育生態系更熟練的在遠距與實體教學中輪轉,掌握與融合兩者的優點時,就能把不得已宅在家的學習變成主動、積極的教育機會,而不是受制於疫情,不得已的備案、退一步的因應之道。


教學現場2
少了真實互動,導師一樣能經營有溫度的班級

文/台中市大元國小教師蘇明進


2021年7月2日,學期的最後一天,我看到臉書同溫層的老師們,齊聲歡呼著:
「當網紅直播主的日子,終於結束了!」我相信很多的孩子和家長,也都鬆了一口氣。這段停課不停學的日子,大家都辛苦了。

必須說,這段時間以來,台灣老師們真的很認真。雖然老師們過往並無線上教學的經驗,卻在宣布停課後,立即從實體課轉換成線上課程。

在網路上,我看到好多老師努力吸收資訊新知,分享更具互動性的軟體及平台;走在校園裡,經常看見老師們互相討論線上教學策略。台灣老師展現出極高的素質與潛力,彷彿重現多年前翻轉教育時百家爭鳴、繁花似錦的超強動能。

但也必須說,疫情雖然打亂所有作息,卻無形中將台灣教育思維推向另一個巔峰。

過往家長們所訴求的教育改革理念:延後上學時間讓孩子可以睡飽、不用穿制服、可以帶手機到校方便聯繫、功課減量、家長可以入班旁聽老師上課……全都一次到位實現了。

同時,老師們原先所熟悉的教學方式全都武功盡廢,卻在逐步摸索中,感受到線上教學課的魅力及自主學習的成效。

我在家裡,經常會聽到小蘇姑娘上課的即時轉播。有些老師上課真是精采萬分,讓學生對每堂課充滿期待,因為這些老師除了上課外,更著重與學生的互動,成功掌握班級經營的關鍵。

教室氛圍要多點歸屬感

有些老師抱怨班上有學生經常不上線或掛機(指有上線,但其實不在電腦前的狀態),其實這些孩子在上實體課時就與教室缺乏連結,與其隔著冰冷的螢幕上課,他們寧願投向更多聲光刺激的電玩世界。

因此,我們必須為學生營造充滿歸屬感的教室氛圍,讓他們覺得來上這堂課是安全的、溫暖的,是全班都期待他出現的環境,是大家可以一起相聚、交心的大家庭。

每天的第一堂課,我習慣逐一唱名,讓孩子輪流說說話,分享最近的心情、今日的心情指數、昨天發生一件很○○的事、昨天學到什麼……等話題,讓大家仔細聆聽每個人的心情故事,雖然全班輪完需要一些時間,卻讓彼此心的距離靠得更近。

每堂課我會提早五分鐘上線,投放一張歡迎圖,播些輕柔好聽的音樂,提醒孩子課前準備物品與今日學習進度,並利用課前幾分鐘與孩子們聊聊天。當天如果進度不錯,就留些時間來唱唱歌、說笑話、玩些有趣的小遊戲,都能讓整個班級更有凝聚力與向心力。

學習弱勢學生要多點關心

老師們或許會發現,步入軌道後的線上課,反而比起實體課的教學進度更快、看似更有效率。這是由於學生各自分散在家裡上課,所以老師省下許多在課堂中管秩序、排解衝突的時間。

但在如此快速的教學節奏中,很容易出現老師單方面傳授知識,高成就學生熱烈回應,於是單元進度快速教完的盲點。學習弱勢的孩子,安靜的隱身於鏡頭之後,不容易檢測出他們的學習盲點,往往加劇了學習落差。

因此,線上課更應以「互動」為重,老師要隨時停下並佈題,讓全班有練習的機會。可以讓全班輪流回答問題,讓學習弱勢的孩子有仿作並口語發表的機會;老師也能開啟小組會議室的功能,讓孩子們在小組裡進行互動與討論。很多在主會議室裡噤聲不語的孩子,到小組會議室裡反而話多了起來,我習慣由這些孩子代表小組發言,通常為了團體榮譽,他們往往會全力以赴,爭取小組的最佳表現。

親師生溝通要多點同理心

自從停課不停學後,聽聞不少親師生對立的事件發生。其實親師都是為孩子好,只要話好好的說,願意從對方的角度來思考,願意給予更多彈性,就能讓事情朝向更友善的方向發展。

我的班上有一位男孩缺課多堂,我致電給他的爸爸,爸爸無奈表示,他們夫妻已經輪流向公司請特休,每天在家緊盯孩子上課。只是當天若是輪到媽媽請假在家,男孩就會有各種小動作。我對這位爸爸說:「大家為人父母,真的都辛苦了,應該要好好傳達讓孩子知道,爸媽如此為他犧牲的溫暖心意。」

線上課無法像實體課一樣,可以把孩子隨時喚來老師的身邊緊盯,因此對家長和學生多些同理心、少些指責,反而有助於改善孩子的學習問題。

老師在作業繳交及訂正方面,試著運用更有彈性的方式;遲到的、缺課的、網路斷線的……就認真聽孩子的解釋,再提醒他們跟緊一點。和家長溝通時,傾聽他們維持生計的苦衷,再想想我們可以如何密切配合。畢竟我們還是希望孩子能在雙方的合作中,持續走在學習的軌道上。

孩子學習要多點內在動機

線上課,考驗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孩子能夠在豐富、多元的學習環境中快速成長。然而,欲提升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先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

內在動機理論告訴我們,3個關鍵需求必須先獲得滿足:1、自主性,2、勝任感,3、關聯性。當孩子可以自我決定想學習的素材,在過程中學得開心、有成就感,並對他人有貢獻、得到他人的認同時,就能啟動孩子熾熱的學習動機。

老師在出作業或進行教學活動時,應該要讓孩子有多種選擇,例如在複習時,我會開放學生可以自由選擇練習作業簿、PaGamO習題,或是Kahoot!與Quizizz等不同素材的作業類別,孩子總是對自己的選擇顯得躍躍欲試。

而好玩、富有創意的作業,亦能引發孩子們的高度投入。我曾經嘗試班歌的共同錄製作業,繳交回來的作業相當令我驚豔,並且帶給孩子們十足的挑戰與成就感。

重點是,這些多元的作業,讓他們有機會展現自我、獲得他人的認同,也讓我再次看見每位孩子獨特的天賦與發展潛能。

此次的停課,對我的班級影響不大,因為這些數位學習平台早已是我們每天的日常。

過去一年多來,孩子們每天都在各種數位學習平台上進行自主學習,例如:以均一教育平台進行每日數學科進度的複習與檢核;用學習吧協助國語、自然、社會等科目的作業繳交及補充相關學習資源;用PaGamO的遊戲化界面,作為各科複習及自學的好幫手。日積月累下來,他們自己也感受到此種學習方式所帶來的驚人效益。

不管未來疫情是否嚴峻,線上自主學習早已是一種進行式,此次的停課危機,卻是促使我們做出改變的最佳轉機。

我們應該著眼於未來,思考我們想要教出什麼樣的未來大人,應該培養他們何種能力以適應詭譎多變的未來。朝著這個方向來思考,我們心中就會有更清晰的答案。

最佳賣點

最佳賣點 : 2021年5月,線上學習毫無預警襲捲全台校園,
創下台灣教育史上第一次,從幼兒園到大學,
上千所學校、數十萬名老師「全線上」教學!